繁体 简体
微信公众号
郑好办
河南社保
掌上12333
“郑州经验”:全国“五险合一”机构改革的“石头”

国家人社部高度肯定我市“五险合一”机构改革工作

111日下午,国家人社部社会保险中心调研处处长朱文一行,到我市调研“五险合一”机构改革工作,省养老保险局王明安副局长陪同。市人社局副局长张伟、娄渊胜,总会计师席志宏,总工程师盛喜真,我局郜跃进局长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市人社局张伟副局长主持。张局长向各位来宾介绍了我市社会保险工作情况,经办机构设置情况以及“五险合一”机构改革的背景、思路、所走过的历程以及目前的进展情况。盛总工程师对张局长的讲话进行了补充,并向调研组反映了我市“五险合一”机构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完全适应经办工作需要、办公场地存在瓶颈等现实困难。

郜跃进局长对我市“五险合一”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精辟概括。郜局长说,我市的“五险合一”机构改革有着鲜明的特点,概括来讲就是“一个定调,三个准备,两个展望”。

“一个定调”是指我市的“五险合一”机构改革是由市委、市政府决定的,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要推动“五险合一”机构改革,这是一个大的前提。

“三个准备”是指场地准备、技术准备和制度准备。为推动“五险合一”机构改革工作,我们正筹备建立新的社会保险办事大厅。技术准备主要指我们按“金保工程”要求上线了新的养老、工伤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并准备于本月5号正式运行新系统。制度准备是指我们结合机构整合和信息系统上线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业务规范和制度性文件。

“两个展望”一是明确了社会保险服务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标准。随着我市社会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包括社会保险代理公司这样的中介机构以及银行、医院、软件公司这样的服务机构的管理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二是“五险合一”机构改革设定的理念是服务下沉。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纯扩大办事大厅面积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新信息管理系统支持业务下沉和服务大厅市内均衡分布的多中心模式,支持网上申报,将有效解决目前社会保险经办中存在的“两头尖,肚子大”的问题。

省养老保险局王明安副局长结合省养老保险局“金保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上线中出现的问题,提醒郑州市一定要吸取教训,认真规范业务经办规程,明确信息管理部门与业务经办部门的责任,谨慎应对信息整合这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听完汇报后,部社保中心朱文处长说,郑州的社会保险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郑州是一个出经验的地方,大概在10年前,郑州创造的奖励基金提取办法以及社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配备标准就已名扬全国。当前,全国正在摸着石头过河推进的“五险合一”机构改革工作中,郑州就是一块儿“石头”。在这项工作中,郑州不但想到了许多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且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朱文说,郑州市的“五险合一”机构改革工作有三大亮点:一是信息系统建设。在我国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很多问题还没有明确、很多事情还没有理顺的情况下,郑州目前所确定的解决信息化问题的思路以及正在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二是明确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主体。郑州市出台了《郑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及6个配套文件,这使得人社系统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中占据了制高点。三是明确了外包服务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标准。当前,全国的社会保险经办系统都面临着服务对象快速增长与人员编制不能无限增加的深刻矛盾,如何提升我们的服务能力,捍卫我们在社会保险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而服务外包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郑州市出台文件对外包服务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标准进行了明确,体现了郑州社保人的前瞻性。朱文说,郑州市目前正在进行的这些工作,与部里准备进行的顶层设计有着诸多的契合点,郑州的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和研究。

朱文说,部中心正在就人员、经费保障等重大问题与中编办、财政部等相关部门沟通,正准备组织对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尽力为全国正在进行的“五险合一”机构改革工作提供支持。

(办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