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认证” “主动服务”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实现“大跨越”
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市社保中心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创新建立了“以大数据分析为主导,递延认证法为基础,生物特征识别为辅助,社会化服务兜底”的社保待遇领取资格静默认证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市社保待遇领取人员“应认尽认”,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建立数据平台,实现“无感”认证。市社保中心积极联系市大数据局等多家单位,整合多部门数据信息,建立了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的大数据比对分析平台。该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全方位分析待遇领取人员的行动轨迹,自动判定其领取资格,实现了静默“无感”认证。自2022年1月实施静默认证服务以来,除极少数特殊情况外,全市大多数领取社会保险待遇人员已实现“免认证”。
实行周期递延,助力“动态”认证。针对养老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待遇、遗属生活补助费等各类待遇领取人员,该平台分别设置不同的认证服务周期。在个性化的认证服务期内,待遇领取人员至少需更新认证信息一次,亦可多次更新。服务期内每更新认证信息一次,将重新按照认证日期自动递延认证服务周期。认证服务期内,大数据平台如能获取待遇人员信息,则其无需认证。
主动服务群众,完善认证体系。对于平台无法确定待遇领取资格的少数人员,系统设定了90天预警期。在认证结束前90天,平台自动产生预警信息,各街道(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将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及时告知待遇领取人员通过登录“郑好办”等方式确认资格;在认证结束前30天,对于极少数未认证的特殊情况,基层服务组织将通过上门服务或其它社会化服务方式,核实社保待遇领取资格,确保“应认尽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