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微信公众号
郑好办
河南社保
掌上12333
学习时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201941日在《求是》杂志发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的重要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习近平201941日在《求是》杂志发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的重要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习近平201312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20121117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哪里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习近平201312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201362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习近平201941日在《求是》杂志发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的重要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201610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条路能走得通、走得远。

——习近平2016929日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

 

什么是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1129日。

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20121129日,在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3317日,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在将近25分钟的讲话中,习近平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共获得了10余次掌声,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一度被掌声打断。

 

 

中国梦的特色和实现路径

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013317日上午920分许,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新当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坚定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发展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他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式开辟。此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逐步完善。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它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它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理论指导和道路支撑。而中国梦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它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自觉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更加扎实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更加繁荣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时,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相关内容,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光明前景,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